南京林业大学2020艺术设计本科毕业展
韶华有年
“艺动南林·2020”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毕业生作品展于2020年5月29日正式开启。本次毕业展以线上方式进行,将展出景观艺术设计、生态景观设计、室内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设计,六个专业的毕业生作品200余件。毕业展将在“艺动南林”、“南林艺术+”两个公众号同步进行为期7天的线上展览,敬请关注。下面就由小编带领大家先睹为快,来看看我们南林艺术学子的优秀作品。
景观艺术设计系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t and design
绿色之境 浴火重生
指导教师:刘力维
——澳大利亚灾后生态修复与景观再造:以Lanyon Landscape Conservation为例
澳大利亚诗人麦凯勒形容,澳洲是“干旱的土地,又是水淹的平原”。熊熊燃烧了半年多的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在连续不断的强降雨中基本结束,对此我们进行了思考,对堪培拉一处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修复与景观再造设计,景观再造部分主要以“社会需求”与“观念更新”为主题,在修复的同时进行灾后景观氛围的营造,结合“装置设计”与“隔离带”打造一处“浴火重生”特色公园,对增强人们火灾防范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起到一定的作用。
之 间
指导教师:刘力维
作者
丁聪
举目皆回忆,巷短故事长……
忆乡音
指导教师:傅伟伦
——晋江沪厝垵非遗文化景观设计
作者
丁凡倬
本次设计结合时代特点,对非遗进行创造性发展和转化,注重将闽南特色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效融合,将古老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当代物质载体。如将非遗文化高甲戏转化为高甲戏主题街区,利用新技术将其重新演绎,将其无形的技艺、建筑、传统生活活动和有形的载体、建筑、实物以及相应的文化空间等资源进行挖掘、整理与转化,让非遗更有力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能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冲出水泥
指导教师:姚乐嘉
——再生采石场的游击战
作者
张艺巾
chekka和koura镇已经成为黎巴嫩公共政策和不良计划的致命后果和明确例子。采石场干预项目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减少其扩散和影响。本设计基于社会公平、环境正义以及经济可持续性,提出修复路径和方法,并创造新的环境景观。
俄罗斯奥伊亚康乡村社区旅游景观设计
指导教师:姚乐嘉
作者
郑蕊
俄罗斯的奥伊米亚康是世界上最寒冷的永久性居住地之一,拥有独特的文化习俗和极寒景观。因为寒冷气候的影响,这里居住的人口比较少,而且村民的日常活动和经济发展也十分受限。本项目在设计中利用奥伊米亚康的极寒气候特点来打造本地独特的极寒旅游品牌,在完善本地基础设施的同时利用本地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为这里带来经济效益,成为全球独一无二的极寒旅游胜地。
生态景观设计系
Department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景观再生视野下的十八联圩湿地公园改造
指导教师:回钰
作者
赵刘鼎
本方案用景观再生的视野来观察湿地公园,提出以当地居民生产活动为线索,利用当地物质及适宜性技术解决当地文化传承与生态问题,构建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可持续循环系统。以“网状结构”为核心建构多尺度的景观设施,将循环分为经济、湿地与村落三个部分,将三个部分叠起来,形成一个可以生产、生活、娱乐休闲的城市与巢湖的过度地带,不仅仅可以满足此区域的农户的生产需求,假日还可以吸引游客来此休闲,形成一片自然景色优美,又兼具人文景观的风光带。
遐辰·寻源
指导教师:王夕倩
——南京朝天宫糯米巷/平安巷更新设计
作者
曹子问
旧城区,是城市化发展的遗物,是高楼林立中的村庄。拥有长达一百多年历史的建筑密集地分布在此处,而场地四周则是规整的高档住宅小区,最繁华的市中心距离场地只有1.6千米。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希望保留场地珍贵的特殊性以及历史气息,在最大可能不破坏场地原有形式的基础上,通过建造衣架,开辟公共活动场地,拆除违建建筑并搭建文化展馆等一系列方式,让这块场地获得新生,成为老南京城的一块缩影,以供来往游客游览,怀念,以及感受繁忙冷漠的城市生活中不可多得的烟火气息。
南京市评事街历史街区东南地块景观更新设计
指导教师:熊瑶
作者
袁超群
本方案是基于南京市评事街历史街区急需保护历史建筑,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以及提高地块经济活力的现状提出的景观设计方案,方案通过确定建筑保护级别和使用类别、增加建筑数量以及扩大公共空间的绿化面积、达到古今建筑协调共存、地块经济活力恢复、建筑肌理恢复,居民生环境健康舒适的目的。设计中小贩摊位的设置、公共种植菜园和花园的设计、装饰罩的应用,废虚墙壁的设计改造,废弃碎石瓦的回收利用等,体现其以人为本,公众参与,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南京老城南的“复兴”
指导教师:庄佳
作者
郭怡雯
中国城市近几十年来的迅速发展使城市一下变成了“钢铁森林”。但发展并没有到达每一个地方,有些角落出于一些原因被放弃了。位于南京城南端的“老城南”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落。“老城南”居住着最普通的老南京以及城市低收入流动人口,房屋的破旧和卫生条件的落后都使人们厌弃着这里的生活。难以想象,紧邻这些破旧肮脏的地区的可能就是超新现代化的城市中心。我们把这种地区叫做“城中村”。而现今,这种现象在中国十分普遍。如此极端的情况不禁引人思考,“城中村”的居住环境和现象显然是急需改善的。而除了“伤筋动骨”的大拆大改之外,我们是否可以用别的方式给予这样的地区新的活力呢?通过这次的“老城南的复兴”项目进行了大胆的研究和假设。
江西景德镇青龙尖陶艺村景观规划设计
指导老师:叶洁楠
作者
施嘉华
本案基于地域文化视角下,通过对陶艺村的地域文化提炼挖掘和科学的设计构思,最大程度在保留当地乡土文化的完整情况下,对景德镇青龙尖陶艺村进行景观规划设计。结合现代的生态理念和乡村规划设计手法,最终使陶艺村形成宜居、多功能、符合美丽乡村新时期要求的乡村景观。通过地域文化树立独特的乡村品牌形象,促进乡村的有机可持续发展。
室内艺术设计系
Department of interior art and design
蒙台梭利新型儿童空间设计
指导老师:徐雷
作者
冯狄豪
此设计取材于南京夹岗新建的幼儿园前厅部分,总体空间简洁大方,富有幼儿喜欢的彩色图案元素。大厅设有可供儿童玩耍的娱乐设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活动区边上设置可供家长休息和观察的桌椅,保障了幼儿与家长的互动。同时将阅读区作为提升空间层次的媒介,促进儿童多感官体验,以楼梯和滑梯连接。此设计满足蒙台梭利所提出的混龄教育理念,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酒泉宾馆宴会厅区域设计
指导教师:张乘风
作者
严海新
设计以“古城迎宾”是构思主题,力求从总体上突出塞上风貌,穿越千年,赋予空间神秘色彩,借助当代的手法演绎塞上神秘,给宾客留下“情醉酒泉之恋”。
馬卡龍
指导教师:梁晶
—梦幻主题女性独居空间设计
作者
刘云
本设计以马卡龙为设计来源,打造女性梦幻主题的居住空间,从马卡龙中提取元素,包括马卡龙的色彩、造型等,目的是希望通过对色彩效应科学理性的运用,去营造有益于独居女性身心的单身公寓室内环境。
白涧曲
指导教师:黄维彦
——珍珠泉九号别墅空间室内设计
作者
陈蝶蝶
“白涧曲”设计在空间布置上,遵循整体造景,分散式布景,删去原始平面中多余的墙面及结构,在室内多个界面中找平,达到“简约是最终的成熟”的效果。
舞服高定商店设计
指导教师:房华
作者
张玥晨
此作品是以舞蹈服饰展示与售卖功能为主,减脂轻食与舞蹈体验功能为辅设计的一家两层共约580平米的舞服高级定制商店。装饰装修风格为后现代轻奢,自接待区、洽谈区、展示区、试衣间,至简餐区、定制区、更衣室、体验区、休闲阳光房,按顺序布置,给予消费者完美体验感。展示区主要为弧形流线四面墙分别为镜面、鞋柜背景墙、服饰吊挂、试衣。定制区主要为回旋型流动路线,入口收银、服装展示、定制剪裁、试衣。体验区周围设置国洗手间和淋浴、更衣室及储存,完善消费者体验需要。
视觉传达设计系
Department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百万雄师过大江
指导教师:吕静
作者
郭豫豫
本设计以南京渡江战役为主题,通过描绘当时的激烈场景来体现红色革命精神。设计在遵循历史事实的前提下进行大胆创新,采用现代插画风格与超现实主义手法,完成了系列插画及其周边设计。目的是传扬红色文化,让现代年轻人更了解和关注我国的革命历史与中国共产党的不屈精神。
野草莓乐园
指导教师:周杨静
作者
冉鑫
随着全球市场发展,网络流行文化不断演变、渗入到人们的生活里。野草莓代表着诱惑与转瞬即逝的快乐,这是一个设定在网络世界中的怪诞乐园。年轻人从打破禁忌到追求个性,在匿名互联网世界中追逐着像“野草莓”一样的新鲜事物。此作品向文艺复兴时期《人间乐园》画作致敬,传达流行文化影响下网络世界的潜在危险;呼吁人们保持警惕,避免沉沦于网络狂欢及迷失自我中。
洛神赋
指导教师:周杨静
作者
赵旭东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作,该作品虚构了作者与洛神的相遇和彼此间的追慕爱恋的故事。本作品利用现代插画艺术表现手法将《洛神赋》的故事内容分四段绘制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部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高度和其中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激发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哩 厚
指导教师:黄婕
作者
杨姜铌
这是一个以闽南文化为主题的音乐节。“哩厚”是闽南语你好的意思,本设计将音乐节元素与闽南地区独有的文化魅力相结合,使其成为闽南地区的城市名片。户外音乐节倡导的年轻生活方式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都对城市形象提升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为闽南地区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90后的生活丧
指导教师:纪园园
作者
冷慧妹
“90后”作为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生活在物质相对充裕,信息更为开放的环境,他们的审美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较前几代人而言更显得奔放自由,甚至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少的非议,或是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本设计运用扁平化插法手法结合90后生活常态旨在表现90后的内心真实情感和现实生活状态。通过各种丧生活的状态呈现,呼吁社会要更加关心90后的生理与心理健康,针对不同的行为方式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治疗。
公共艺术设计系
Department of public art and design
《忆·金陵四十八景(节选)》
指导教师:祝炜
作者
安迪
古金陵四十八景的说法起自明朝万历年间,最有名的是陈作仪所绘“金陵四十八景册图”,在此基础上,选取代表地域,进行新一步的设计与创新,构图上更加丰满,视觉上更加立体,在以纸雕灯的形式表现出来,黄色的灯光效果更能体现出立体效果,更好的与主题相结合,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
《面 具》
指导教师:李雪艳
——“冷漠”的城市装置艺术
作者
高若瑶
作品外形是可口的甜品、盛开的花朵以及新鲜的水果,每片花瓣的纹理和食物的外表都是用肉质的纹理表现,制造出一种腐烂的感觉。作品外表光鲜艳丽,对比内在的腐败不堪,从而体现城市出现的冷漠问题,而这华丽的外表下的腐烂无疑是一种“面具”下的伪装。食物是满足人的正常生活及活动需求最基础的物质,却都隐藏着安全等隐患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冷漠现象下的一大热点问题。
《态》
指导教师:孙献华
作者
董文君
《态》这一纤维软雕塑的制作始于一项材料实验,最初是想通过一根绳子缝合在一起来制作一块大的平地毯,当要放弃地毯时,突然想出把绳子使用捆绑和缠绕成立体雕塑,将平面的设计实现立体化的一个创想过程,可能性无穷无尽。将纤维软雕塑和木版年画结合设计研究是有途径的。将老一代艺术家对木版年画制作和绘画上的别有用心,如:木版年画中艺术家对草坪的表现,提炼到纤维雕塑的装饰上去。整个雕塑是慵懒的形态,表达当代人民一种袖手旁观的状态。
数字媒体艺术系
Department of digital media art
纪录短片《灵玉知心》
指导教师:张宁
作者
王浩哲
《灵玉知心》是一部精简纪实的纪录短片。讲述的是非遗手工艺扬州玉雕,作为扬州的传统民间工艺,已传承了数千年。再好的玉雕作品也离不开设计者的精心设计,通过拍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扬州玉雕大师江春源来进一步认识了解扬州玉雕,通过镜头来展示扬州玉雕的独特魅力,引起人们对扬州玉雕的关注。通过将匠人的匠心精神、工作的场景展现和玉器工艺之美完美结合,通过纪录片拍摄的方式充分的展示扬州玉雕的独特魅力。
纪录短片 《指尖泥语》
指导教师:张宁
作者
杨鹏
《指尖泥语》是一部展现无锡惠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山泥人的纪录短片,该纪录片以无锡惠山泥人传承人龚琦为主人公,讲述了主人公为继承和发扬惠山泥人这门传统手艺所做的努力。本片以主人公的母子传承为主线,介绍了惠山泥人这一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步骤。
纪录短片《挑山》
指导教师:张宁
作者
夏明皎
用镜头向观众展现泰山山民代代相传的古老行业,该纪录短片以泰山挑山工群体中资深的两位老师傅王荣泉和耿玉奎为主要人物,通过拍摄泰山挑山工群体引起人们对中国劳动人民中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希望借由拍摄的作品,展示挑山工群体的独特文化,泰山地区悠久的文化底蕴、体现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挑山工群体的影响。全面、系统而深入地了解泰山挑山工群体,研究与继承泰山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社会和挑山工群体的关注交流,弘扬挑山工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挑山工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劳动精神。
纪录短片 《靛白尽染》
指导教师:张宁
作者
周迪
《靛白尽染》是一部展示南通蓝印花布制作的微小纪录短片,该片以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人物与制作过程。本片不仅表现了蓝印花布技艺的制 作过程,还讲述了蓝印花布在近代我国发展状况的缩影,以及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振兴一家对蓝印花布现在的传承状况,本片不仅仅起到使得们了解本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作用,也起到了增强人民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效果。
动画短片作品《夏风》
指导教师:彭俊
作者
吕琳
在动画中构建一种山水林田、虫鱼禽鸟和谐相处的自然之境,带大家去寻找夏日乡村的自然之美,感受属于夏日的阳光、田野、小溪、流萤、星月,让人在观看时体会到返璞归真的美好,获得宁静与治愈的感受。同时也引发对乡村田园的关注,呼吁去热爱和保护乡村的生态景观,另外引起对孩子童年的关注,要让他们释放自己的天性,电脑、手机、游戏这些不能替代他们到大自然中的体验。
- 校团工委新媒体中心 -
来源|艺术设计学院16级毕业生
排版|连云涛
责编 | 张彦锋 王云希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高校设计课项目赏析:
1. 本科作品
同济大学本科一年级极小居住空间设计成果展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本科17级梁希班建筑设计作业展
17级三年级建筑学设计课秋季学期:乐活空间
2. 研究生作品
竞赛项目赏析:
1. 国内竞赛
涟漪菜市场:水滴落入安宁的水面——入围安宁金方菜市场设计竞赛
2. 国外竞赛